|
12月4日清凉峰游记(今天考完试,草草写了点,随便看看)
12月13日周五
10个小时,我们到达清凉峰下,刚一下车,我便突然感到回到了那里,浩瀚的夜空,明亮清澈的月光,淙淙的流水,我们已经到了另外的世界,我们忘记了车马劳顿,在享受了片刻后,用最快的速度把营帐搭好.我迟迟无法入睡......
虽然我们周五花费不少,但是我们以尽量高的效率抵达了目的地,而且客车至杭州---公车穿越杭州---卧铺客车卧至郏口---钻进小面包最后到山下,虽然曲折,但是这种丰富的感受也许不经历的人感受不到。
(未完)
夜
姚老师在走之前一直很担心我们,因为听说那里很冷,我们的睡袋是夏季用的,很可能不够。我们在车上跟同路人聊的时候,他们都很惊讶:“你们现在为什么去清凉峰?那里好冷啊,都下雪了!”果然,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我半夜被懂醒了——半醒的时候头一直往睡袋里扎,我感觉鼻子好象都木了,我意识到祥子把我叫了起来,于是我把衣服都穿上,大衣盖在睡袋上,终于睡着了。
12月14日清晨
六点钟,小稚的手机把我们叫醒,我和祥子先钻出了帐篷,外面还是朦胧的,天略微有点亮,还早吧。我们先去小溪边上洗漱,等老乡过来,我们叫他带我们去讨了些热水,买了点食品。我们简单地吃完早餐,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这一天我们要登顶,据说有从我们出发的地方有6个小时的山路要走。我们收拾营地的动作有点慢,出发有点晚,8点45,我们背包起程了。
对于很久没有背包旅行的4名野外生存队员,对于两个加入我们行列的“新人“,这一刻,都是非常地兴奋。老乡带我们走的是一条小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我们十分的好奇。
兴奋劲一会就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劳累,小路时缓时急,有的地方坡度很大,有的地方头是光凸的石头,我一不留神就差点在一个小溪上坐一屁股水,有一段路是坡度非常大,下面就是小溪我们几乎要贴着斜坡爬过去,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这样的路我们持续走了大概20分钟,还好前面有人在做路(听说这条路以后供下山用),我们最后是踩着很细的钢条完成了这段有惊无险的旅程。
有雪啊!
终于见到雪了,我有两年没有见到雪,所以对雪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一看表,已经12点了,我们居然走了3个多小时,老乡说我们还有一半的路程,于是我们打算就地解决中饭。我们已经走到石阶路了,剩下一半对我们来说应该不成问题,我们都这样想,但是没想到后面的路更艰苦,不需要什么技术,只要求毅力,王万丽是一直感冒硬撑上去的,我们几个人都劝不动她;我们几个也都累得腿发抖了,爬山总是给人前面是走不完的,我们只知道峰顶的大致方向,但是却感觉不到。层层叠叠的石阶路,指引我们来到山的上面。
这里的水很甜。
我们在一个有溪的地方停了下来,我们把溪床上的冰掰下来大口的嚼着,攒雪球互相打闹嬉戏,这一切怎么会发生在江南呢?这是我从来想都不会想的。过了这道水,石阶路消失了,蓝蓝的天空洒下的阳光晒黄了一片片草甸,渐渐地,我们已经看到了顶峰,对,那就是“传说中”的清凉峰顶,哈哈,我们终于在下午3点45分时登顶,整整7个小时,我们几个都没爬过这么长时间,而且是背负几十斤重的包,这是我们特别兴奋,也快夕阳西下了,这里的风光无限好,阳光从云彩后面投射过来,头上是柔和的月亮,脚下一眼望去是看不见的来路,如果装备允许,在这个山顶上安营扎寨,夜里点上篝火,那简直是神仙一样的生活。
无奈,再晚一点天就要黑了,依依不舍。有个人说过,你也许可以攀登一座高峰,但是你无法在上面呆很久。清凉峰不算什么高峰,但是我们也无法在上面长住,但我们确实没有感到遗憾,因为,我们经历过。
夜伴松涛
我们第二天扎营的地方正是我们中午吃饭的地方,那里离水源有一点远,我们打了充足的水,大家有说有笑在一起聊了4个小时,10点左右,我们熄灯睡觉。这一夜我已早有准备做了不少御寒措施,但是夜里并没有昨天那么冷,可以说是不冷,松涛阵阵,让我十分留恋这个夜晚。
冒雨下山
12月15日清晨
我被“沙沙”的声音吵醒,不是松涛,比松涛要密得多,出来一看,竟然下了雨!
还好雨不是很大,我们下山的路植被比较好,没有什么危险。雨中的清凉峰和晴天时候截然不同。四处弥漫着雾气,一种朦胧的美油然而生。
作客农家
10点钟左右我们来到半山腰的一户农家中,主人对我们很热情,给我们塞了很多土特产,还提供给我们充足的热水,给我总的感觉,这里的民风很淳朴,清凉峰对于华东地区背包族来说已经是个走烂的地方,但是她被人任知得还是很少,据说她和黄山是姊妹山,但是她们的知名度却相差很远。去黄山的人趋之若骛,但事实上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半开发与未开发的美丽的处女地,今后人们会去逐渐认识这些,随着背包团体的壮大,背包的旅行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是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当然作为一名背包的旅行者,我们希望的是一种“自然”的旅行,这种自然的旅行也是一种环保的旅行,也就是说,这种旅行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可以把污染等人为破坏降得很低。但是背包旅行是有危险的,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也正是存在了危险,才会给人们更大的刺激去挑战自我,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有关户外运动的市场方面的问题我们正准备做课题,以后会有更全面的论述。)
归途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最终告别了这里,告别了和我们相处39个小时的老乡,告别了大自然。山渐渐地遥远,我想我们以后会走更远的路,爬更高的山,到更人迹罕至的地方,最后以鲁迅的话作结尾:“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鹏
返回
看看翔子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