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站 文章阅读 精华区离线浏览

发信人: Napoleon (拿破仑·饮马太湖), 信区: outdoor
标  题: 茶马古道今昔谈.....(1)(转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05月20日14:09:1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ography 讨论区 】
【 原文由 lulubear 所发表 】

茶马古道今昔谈
 
原文刊登于《西藏风情》1999年第2期

    茶马古道——历史辉煌的地域名称  茶马古道——世界最高的陆路交通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的绝世风光  茶马古道——川滇藏区的经济命脉 
   茶马古道——祖国西南的民族走廊  茶马古道——古往今来的文化宝地 
   走向茶马古道,与自然、历史、文化对话 
   走向茶马古道,走向自然之旅、文化之旅、心灵之旅 

    只要打开世界地图,我们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
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仿佛是地球母亲紧蹙的眉头--这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山
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东边是奇妙的云、贵、
川地区,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诸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横断山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
、藏、川"大三角"地带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

    至今古道的石板上仍残留着有二寸多深的马蹄印,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和
宗教箴言。据说,有些跨越江河连接古道的铁索吊桥和木架悬臂桥,便是由当年的马帮们
用买路钱架设而成。深山的洞穴中,陡岩下,时时可见森森白骨。如果你有幸碰上七八十
岁的藏族老人访谈,他会喝着酥油茶,用苍凉的声音讲述茶叶入藏的故事……

    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峻的文化、经济、宗教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

    说起古道的来历,恐怕要上溯到大约二千年前。早在西汉时,张骞据其出使西域的实
地见闻提出:在陆路交通方面,除了从敦煌至哈密,由天山南北两路达葱岭、大月氏、大
夏等地这一通道外,在西南还存在另一条交通途径。于是雄才大略、个性豪强的汉武帝在
北击匈奴之后,于公元前109年、105年两次用兵云南,征服了阻挠他实施拓延交通计划的
昆明土著,大理、洱海一带也随之归顺,使汉朝的统治区域南接缅甸,西达西藏,北通巴
蜀,东联滇越。到唐时,樊绰在其《蛮书》中就清楚提到了由滇入吐蕃的道路。随着茶的
兴起和传播,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众所周知,云南是山茶科植物的家乡,是茶树的原产地。1949年以来,先后在西双版
纳勐腊县南糯山、巴达山及勐腊县易武、象明山区发现了一批家培和野生大茶树,人们称
之为"茶王树",树龄在八百年及千年以上。1980年在巴达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初步鉴定树
龄达一千七百年。据历史文献载,一千二百多年前南诏时的银生、开南节度辖区(即今云
南元江以南地区)内已盛产茶叶。也就在这一时期,生息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代藏族逐
渐兴起,向东发展的一支到喜玛拉雅山南麓和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并且已经获得许多
中华内地的名茶。茶叶一经传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顿使它成
为肉食乳饮的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
性,纷纷竞相争求。茶正式传入西藏,是在吐蕃时期,当时作为一种保健药物深受赞普的
喜爱。藏族地区历史上素不产茶,所需茶主要是通过毗邻地区供给。藏语三大方言对许多
东西的称呼发音不同,但对茶一律呼为"Ja",与"木贾"(与"茶"的别称)同音,可见茶为
外来之物,藏语"茶"字的发音是借用了汉语对茶的古称。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所著藏文史
籍《汉藏史集》一书,记述了公元676-704年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莽布支在位时茶叶和碗
出现在吐蕃的事迹。又据唐李肇《国史补》卷下载:“常鲁公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
曰:“此为何物'?鲁公曰: '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
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邕湖者。'”这些茶的
产地分别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另外,从文献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吐蕃赞
普虽然拥有唐代的各种名茶,但并不知道其烹饮之法,表明茶在当时虽已传入吐蕃,但仍
属于珍稀物品。唐开元(714-741年)以后,"内地大量禅僧相继到吐蕃传法或经由吐蕃去
天竺求法,使这种饮茶习俗也传播到藏地。" 

    于是,一地产茶,一地需茶,联系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这正如丝绸之于
丝绸之路。到宋时,茶马互市已经成为汉藏间的一件大事。及至元世祖忽必烈由西昌、丽
江奔袭南诏,进一步打通了滇、川、藏间的道路,加强了各民族的联系。明、清两代,茶
马互市有了空前的发展。明末,云南各族人民进行了十七年的抗清斗争,因战乱,对西藏
的茶叶供应少了,后来一俟清兵入滇,达赖喇嘛立刻遣使要求恢复茶马贸易。据载,仅清
顺治18年(公元1666年),滇茶销西藏就达三万担!1799年清人檀萃撰《滇海虞衡志》记
载:“普茶名重天下,……普洱茶所属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
买,运于各处,每盈路。”滇藏山道逐成为“茶叶商道”。直至民国年间,滇茶入藏一年
至少也有一万担,据《云南边地问题研究》记载:“普思边沿的产茶区域,常见康藏及中
甸阿墩子的商人往来如梭,每年贸易总额不下数百万之巨。”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年的茶
马古道是如何的繁忙和热闹。这样,由于广大人民的需要,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形成了茶
叶的大量运输,造就了茶马古道,而古道上经济物资的大量交流,必然带来相应的其它文化,更由于"马"和"马帮"这种极特殊的"载体",使得茶马古道逐渐形成了联系沿途各地区
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也使"茶马互市"的最初形态逐步发生了演变。 

茶马古道昌都段线路图


 

--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1.80.45.160]

※ 修改:·lulubear 於 05月20日09:43:21 修改本文·[FROM: 211.80.45.160]
※ 修改:·lulubear 於 05月20日09:47:16 修改本文·[FROM: 211.80.45.160]
--
※ 转载:·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193.187.102]


返回

Copyright © 2001 SJTUBB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上海交大BBS饮水思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