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站 文章阅读 精华区离线浏览

发信人: Napoleon (拿破仑·饮马太湖), 信区: outdoor
标  题: 茶马古道今昔谈.....(2)(转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05月20日14:09:2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ography 讨论区 】
【 原文由 lulubear 所发表 】

茶马古道今昔谈

茶马古道边的玛尼堆




    历史上从云南到西藏的交往通道,主要有过以下几条:(1)由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经缅
甸、印度到西藏;(2)由云南普洱经大理、德钦等地到西藏;(3)由云南经四川到西藏
;(4)由云南经四川到陕西,再由唐蕃古道到西藏,其中从四川到陕西经由褒斜、子午、
剑阁等通道;(5)由云南大理经腾冲翻越高黎贡山入缅甸,渡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再由
葡萄到西藏察隅;(6)后来的空中航线。人们通常所说的"茶马古道"即指第(2)条和第
(3)条通道而言。 清代及其以后时期,有不少官吏、商人沿滇藏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由
于各种文献对这条路的站程、里数记载不一。所以,我们在此仅以清人杜昌丁的行程所记
,对此通道作一简要的叙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杜昌丁从昆明出发一直走到西
藏洛隆宗,并沿原路返回,其所记程站及里数如下:昆明德胜桥、安宁(35清里,下同)
、老鸦关(70)、禄丰(70)、舍赀(70)、广通(55)、楚雄(70)、吕合(70)、镇
南(35)、沙桥(35)、普朋(70)、云南堡(70)、白崖(70)、大理(70)。从昆明
到大理共14站,与其它文献记载相吻和。大理以后的站程和里数,也基本与其它史籍相一
致:大理、沙坪(90)、邓川州(15)、三营(55)、观音山(30)、剑川州(70)、九
河关(60)、阿喜渡口(50)、黄草坪(60)、咱喇姑(50)、桥头(15)、螺师(30)
、土官村(30)、一家人(60)、它木郎(50)、小中甸(50)、大中甸(50)。由阿喜
经黄草坝、土官村等地到大中甸为旧路,另有新路共八站四百六十里至大中甸:阿喜渡口
、天吉(70)、沙罗(60)、喇毛(80)、坡顶(90)、喇嘛寺(60)、箐口(60)、大
中甸(40)。据载,这段新路沿途水草丰盛,无大坡,唯冬天积雪不宜行走,但旧路夏天
不宜通行,原因是途中蚂蝗较多,对过往马匹的危害较大。 

    由大中甸前往洛隆宗的路程:大中甸、箐口(20)、汤礁(50)、泥西(50)、桥头
(40)、崩子栏即卜自立(60)、杵臼(60)、龙树塘(50)、阿墩子(50)、多木(50
)、桥头(50)、梅李树(60)、甲浪(230)、喇嘛台(60)、必兔(60)、多台(60)
、欲台(70)、临米(118)、喇嘛寺(20)、江木滚(10)、札乙滚(60)、热水塘(6
0)、三巴拉(60)、浪打(50)、木科(20)、宾达(40)、烈达(50)、擦瓦冈(60)
、天通(60)、塔石(30)、崩达(80)、雪坝(60)、鲁体南(250),瓦河(20)、马
里衣(60)、晓叶桑(60)、山桥边(70)、洛隆宗(40)。根据杜昌丁的行程,从昆明
到西洛隆宗(即今洛隆)共有67站(不包括昆明),3923里。从通道所经地点来看,后来
的滇藏公路基本上是沿着这条"茶马古道"修筑的。

传说中的马帮



    滇藏"茶马古道"到达洛隆宗即今西藏洛隆(孜托)以后,与另一条"茶马古道"即从成
都经打箭炉、理塘、巴塘到拉萨的通道汇合。洛隆宗至拉萨的驿站的里程为:洛隆宗、紫
驼即曲齿(120)、硕般多(40)、博密喇嘛庙即中义沟(50)、巴里郎(60)、拉子(1
00)、边坝(60)、母达庙(70)、察罗松多(50)、朗吉宗(50)、大窝(50)、阿南
多(55)、阿兰卡(40)、甲贡塘(50)、大板桥(40)、多洞(40)、擦竹卡(52)、
拉里汛(60)、阿咱(60)、山湾(90)、常多塘(50)、宁多塘(50)、拉松多(40)
、江达汛(30)、柳林里即顺达(50)、鹿马岭塘(60)、推达塘即磊达(106),乌苏江
(60)、仁进里(60)、墨竹工卡(70)、南摩即拉穆寺(50)、占达塘(20)、德庆(
30)、菜里(30)、拉萨(23)。从洛隆宗到拉萨共有34站,1866里,普洱府距昆明1230
里,加上昆明到洛隆宗的距离3923里,滇藏"茶马古道"共计长7019里,当为“西南丝绸之
路”中最长的一条通道。 

    现在,这条古道仍有它的生命力,仍有马帮在那蜿蜒坎坷的山道上行进。马帮阵阵幽
远的响铃,让人体味到一种中国西南独特文化所具有的一种慑人心魄的内核:它从远古至
今天延续着土著血脉文化,包孕了那么多的民族群体文化,那么厚重多彩的宗教文化,那
么多的"个体"文化及"混合"文化。对于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曾有论及。费孝通先生
认为,滇、川、藏走廊蕴藏有十分丰富珍贵的古代文化遗存,应该花大力气去做。童恩正
先生也反复论证,中国的西南部,特别是西藏及其邻近地区,很可能是从猿到人进化的摇
篮。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西藏文化就已经接受黄河流域古文明的深刻熏陶,从而成为
中华民族古文化在边疆发展的一支。与此同时,它又感受了西亚、南亚、东南亚诸地文化
通过山间谷道流传远方。茶马古道正是这样一条不同部族集团之间文化交流的大渠道。 



--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1.80.45.160]
※ 修改:·lulubear 於 05月20日09:31:57 修改本文·[FROM: 211.80.45.160]
※ 修改:·lulubear 於 05月20日09:51:09 修改本文·[FROM: 211.80.45.160]
--
※ 转载:·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193.187.102]


返回

Copyright © 2001 SJTUBB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上海交大BBS饮水思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