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站 文章阅读 精华区离线浏览

发信人: Rox (R9), 信区: outdoor
标  题: 岗什卡雪山培训_LBR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8年09月05日15:07:00 星期三)
首先这个排版嘛,推荐大家看PDF:
https://pan.baidu.com/s/1ojy5mT9LHbwvVVIkzNVLPg
##############################################################################
岗什卡雪山培训总结
李宾锐
1 线路概况
时间:2018.8.8-2018.8.15    参加人员:李宾锐&陈韵佳
地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岗什卡雪峰5254.5米
从大本营到C1:
海拔上升:4258米->5184米,累计爬升926米,累计下降0米。行走用时6:21:56,共计3.8
5km,总用时两天,第一天早上出发,中午到达C1,下午教学修整,第二天5:00出发,8:1
5到顶,9:00开始下降,11:40撤回C1,修整拔营,13:30左右到达BC。
2 教学计划&实际每日时间表
教学计划:



实际用时:
 
Day 1
6:40 起床
7:00 早饭
8:00 教学
9:00 出发
10:00 到达冰川末端
14:00 天气有变,冰雹混雨,返回大本营
14:40 我回到到营地
15:40 cyj回到营地
16:10 总结&上课

Day 2
8:00 出发去冰川
9:00 训练上升下降,建站,冰坡行走
13:00 返回大本营
15:00 上课




Day 3
7:30 出发去冰川
8:30 训练裂缝救援
13:00 返回大本营
15:00 上课

Day 4
8:00 出发前往c1
11:30 中间有结组教学,抵达c1扎营
15:00 修路教学
16:30 变天回营

Day 5
3:30 起床
5:00 出发冲顶
8:15 到达峰顶
9:00 开始下撤
11:00 到达c1
13:00 到达bc 

3 每日杂感
Day1:
今天上午起床选择穿的衣服上的时候太过纠结,由于没有打底的速干,再三犹豫了下要不
要穿抓绒打底,最后考虑到训练会有大多数时间是运动量不大的,还是穿了。所以最后的
衣着是上半身短袖速干+薄羽绒+软壳,下半身打底抓绒+不太透气的冲锋裤。最后的感受是
上午走的时候较热微汗,但可以忍受,训练时不动晒着太阳感觉刚好,但回营地感觉腿部
比较潮湿,不太舒适。但决定继续该套着装,因为确保登山时的舒适比营地重要。
新买的雪套没有穿高山靴试过,费时太多。
训练内容为步伐和过节点,经过复习以后协助布绳,相较于协会的教学,在牛尾长短绳的
用途上有不同意见,牛尾捆绑和长短需求不同,冰川末端用于教学的冰坡较长,且在高海
拔地区,对于体能有一定锻炼;对于修路和下撤有补充(协会内容不全),之后的修路课
程上过后再系统总结。
训练结束后返回大本营时,从冰川末端到大本营为乱石路,乱石较为松动,走起来很费劲
,没有足够经验且体能已消耗较多时走起来非常绝望。这一点在冲顶之后返回时可能会非
常麻烦。
关于盘绳的手法,单绳有补充一种在手上绕的方式,双剩收发补充了两点细节,一个是标
志中点,另一个是最后可以不穿。补充了意大利半扣的用法作为考核项,因为登山时可能
会格外有用。
学习了户外急救的判断流程,有时间后详细补充。
另外补充一点,高海拔线路睡觉最好不要太早,非睡眠时段感到非常困倦时更要尽量保持
清醒。
高反情况:静态心率61,静态几乎没有感觉,剧烈运动后头昏较喘。cyj高反较我严重,一
直有持续性头疼。
Day2&Day3:
着装上羽绒由于容易被汗蒸汽打湿,然后保暖性严重下降,所以改为速干+抓绒+冲锋衣,
下装单一条带绒冲锋裤,背包携带一厚羽绒,比之前更为合适。并且发现在我的这种搭配
下,抓绒的保暖性能其实是优于轻羽绒的。
裂缝救援课程由韩国老师给我们讲的,学习了一个朴式普鲁士抓结打法。裂缝救援学习了
骡子结,一个奇怪的双锁意大利半扣变种(可以代替上升器),复习了1/3上升系统,双抓
结单绳上升,斜坡上的救援技术,垂直冰裂缝主要讲了自救的方法。复习了结组的头尾盘
绳。



意大利半扣变种



裂缝救援教学
复习了风险评估流程。
高反情况:头晕早起之后有些许复发,但几乎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Day4&Day5:
首先是路线说明,从bc到c1,先是一段1小时的碎石路段,碎石均由山体滑坡和冰川推移所
致,较为松动,如果没有经验,行走较为困难。碎石路段走完之后到达换鞋处,然后是冰
岩混合路段,然后是冰川路段,坡度在30度左右。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和我们协会之前
的认知不同,冰爪应该是能够通行冰岩混合路段的,比起爱惜冰爪,更应该做的是相信装
备。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通行的路段是以冰川为主,而积雪较少,这样的路段
,即使滑坠之后,结组的制动效果也不好,甚至会一起掉落。另外有一点,就是我们携带
的是技术镐,在实际行走过程中,比行走高不方便很多。以及我携带的利齿冰爪,在雪坡
上也没有平齿的好用,使用的通用安全带,没有登山专用的安全带,轻便方便。综上,我
想表达的是,使用攀冰装备进行雪山攀登,实际上是不合适的。从c1营地到顶峰,先会爬
一个长一百米45度左右的雪坡,然后行进一公里左右的冰川路段,该段冰川路段冰裂缝密
集,最后冲一个长度600米,坡度在45度到60度左右的一个雪坡。



冲顶前的雪坡
这一段路前后的两个雪坡,均采用修路的方式,沿路绳推上升器上升,结组通过中间的冰
川路段。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当修路的人与结组的人并不是同一人的时候,一定要准确
确认使用的路绳是哪一条,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可能有用来先锋保护的动力绳,或者之
前弃用的路绳干扰判断,一旦用错,后果严重。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原则上,每一段
路绳应该只有一人能够上升。但实际在中外的攀登过程中,这一点都非常难以得到保证。
这带来了一个风险就是一个冰锥的承力只有九百千克左右,而如果所有人都用路绳借力攀
登的话,那它的力量应该接近能够承受的理论极限,非常危险,所以这个时候路绳只能用
来保护,而不能用作上升的动力来源。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上升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不
能承受冲坠,不能够低于腰的高度,而我在攀爬的过程中,实际上会感觉到推上升器耗费
了我大量的体力。在结组通过冰裂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跟着前一人的脚印行走,不能
够自己开辟新路线。在最后下降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下撤的效率,在下撤的过程中中基本
不使用atc下降。而采用挂锁,然后用手抓绳的方式下降。我在其中一段较陡路段尝试过使
用atc下降,而实际上这一段下降速度缓慢,且推绳用了我大量的体力,在下降过程中,有
一段路需要跨过一个较大的冰裂缝,在这一段我采用倒攀的技术,且踏落了中间一块空的
雪块,避免了之后队员在通过过程中不小心踩踏该雪块,坠落冰裂缝的风险。在这一段,
我想表达的是,在登山的过程中,安全和效率是一个需要取舍的问题。一味的确保安全,
可能会因为降低了效率而带来更大的风险。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结组不同于平时的
登山组队。像平时我们会把走得较慢的女生放在第二三个的位置,控制领队的速度,但实
际上在结组的过程中,第2,3个人是承担着制动住第一个人的责任的。所以实际上的队员
实力应该是第一个人最强,然后是第二个,然后是第三个人。



迫不得已的多人结组,实际不推荐3人以上
以上是对整个攀登过程的概述,另外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标准的中登协登山规
范,部分细微处与协会的教法有所出入,比如牛尾的长短使用,我觉得这一点可以按照中
登协的标准进行调整。另外有一点是协会的绳索使用,以我现在的观察来看,协会里面基
本上所有的长绳除最近买的一条都应该报废。考虑到协会现在有资金更换,我会尽快敦促
此事的进行。
夏季登山的特点:夏季登山有以下特点。首先山上积雪不多,以5000米山峰为例,在接近
顶峰之前都积雪较少,由此带来制动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使用的滑坠制动技术,实际上
在冰面上,效果非常差,技术较差的人员,很有可能一个人滑坠带着所有人一起滑坠。装
备选择问题,在适合冰面和适合雪面的装备上,要有所取舍。冰面潮湿水流较多,如何保
持手套干燥,是个问题。打冰锥前的浮冰处理尤为重要。阳光直射下身体较热,着装上的
选择,如何避免出汗又不使自己感觉寒冷。山里面的有局部小气候,突发的降冰雹降雪大
雾天非常常见,适应这种天气很重要。
这一份雪山总结主观叙述为主不成系统,如果之后要做雪山培训,还需要再参考书籍补充
资料。在这里推荐:登山手册,登山进阶,极限登山。

--
R9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32.241]


返回

Copyright © 2001 SJTUBB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上海交大BBS饮水思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