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emind(hooft), 信区: outdoor 标 题: 暑期半脊总结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4年07月25日22:21:08 星期五) 献给:冯晓远 卓本刚 高鹏远 王根俊 袁航 1 前言 七月初的半脊峰攀登训练,从7/3教练家出发开始,到7/4晚回到教练家结束,仅仅两天时 间,攀登前怎么也没想到会这样匆匆结束,而计划是4至6天的攀登。 2 攀登高程 大本营(3500米)——C1(4450米)——C2(5000米)——顶峰(5430米) 3 实际的行程 7/1下午到达成都,下车后购买食物,准备好物资。 7/2坐班车于下午1点左右达到理县的教练高松家,在教练的建议下做了新的计划,4天时间 。和教练一起确认了装备和食物,进行了必须的技术培训,包括装备的使用、沿路绳上升 、结组行走、下降等。因为毕棚沟景区车在下午2点之后就结束了,我们不能当天到大本营 ,晚上就在教练家休整。高松教练由于前两天受伤不能带我们上山,他请了另外两名协作 带我们,杨队和央队。 7/3早上8点左右教练家出发,10点到达登山入口,一旁的木牌上写有“半脊峰”,大家状 态还不错。天气很好,只有时不时飘来的云雾。登山入口处沿公路到大本营还有500米左右 。入口出发,一开始是树林,路很明显,基本没有岔路,在不是很清楚的地方都有路标, 基本不可能出现迷路的情况。11点到达4000米的平台,清华登山队曾在09年迷路后找到这 里扎营。一开始速度有点快,后有稍微减慢,在海拔4200米左右,几名队员明显感觉有些 吃力,最终我们于下午2点到达4400米的C1。在搭好工棚帐准备休整的时候,大家都出现了 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晕和头痛。其中晓远、刚哥、高鹏远比较严重,他们准备在睡袋 里好好休息一下,协作提醒不要睡着。我和王根俊煮果真姜汤,但是高鹏远和刚哥在喝完 姜汤之后出现了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在呕吐后不适只是稍微减轻。最后考虑到回到较低海 拔恢复更快,他俩选择了下撤,两个小时到本营。由于晓远状态也不是很好,我们当晚做 了如下计划:如果第二日大家状态都还不错,就一起冲顶;因为从C1直接冲顶的话强度较 大,如果晓远状态还是较差的话,他就留守C1。两个bug的下撤,当晚的大风差点将帐篷掀 翻,有些担心明天的天气,8点多睡觉,每个小时醒来两遍。感觉呼吸不能,坐起来,喝了 热水才感觉好些。 7/4一早2点过醒来,晓远恢复得一般,加上王根俊没有带羽绒服(这是这次在装备上的一 大失误),晓远把自己的羽绒服借给了王根俊。我、王根俊和两名协作带了些路餐,把各 自水壶装满开水,3点1刻左右出发。虽是碎石坡,但路都比较明显,近6点左右到达4900米 左右的冰川末端,穿上冰爪。上冰川,因为路绳在几天前的队伍攀登时就打好没有收,先 是协作上去检查,增加几个保护点后我们再沿着路绳上升。先是一段高差约70-80米、30- 40度的缓雪坡,我们直接把牛尾一端的主锁扣在绳子上做保护。缓坡的顶端就是C2平台了 ,平台附近有不少冰裂缝,结组行进,两协作在绳子的一头一尾,我在王根俊前面。走过 平台,再爬了一段缓坡,来到两段约60度的冰坡下,总高差150米左右,冰坡表面覆盖了一 层不多厚的沙雪,冰也不是特别硬,所以沿着这两段路绳上升时也就是体力问题了。冰坡 顶端为一垭口,我们沿此处山脊结组上升100米左右,9点左右登顶,天气晴朗,能见度非 常高,几十公里外的幺妹峰清晰可见,在顶峰拍照后按原路下撤。在60度的冰坡下降时, 由于路绳太紧,居然不能装入保护器,我们只好采用抓结下降,比较难控制。在冰坡下面 较缓的破面上主动滑降了100米,速度快了就制动,几分钟完成了半个多小时上升的距离, 但必须要确定没有冰裂缝。经过最后一段冰坡下降来到冰川末端脱下冰爪,走上碎石坡, 这时我和王根俊状态都不好,走得很慢,终于在12点半回到C1,比计划迟了半个小时。喝 了些热水,收拾好装备,13点1刻再次出发,在这样的状态下走了接近4个小时才到达本营 。 4 前期的计划: 7/2——成都坐第一班车去理县,包车到毕棚沟景区门口,景区车到上海子BC,建设大本营 ,适应,技术训练,宿BC。 7/3——5:00起床,6:00出发,大本营行军到C1,运输物资,适应,宿C1。 7/4——5:00起床,6:00出发,C1行军到C2,运输物资,适应。 7/5——4:00起床,5:00出发,沿R4冲顶,冰雪技术训练,观察其他线路,宿C2。 7/6——探路尝试其他线路,训练攀登技术,宿C2。 7/7——5:00起床,6:00出发,C2下撤到理县。 7/8——理县班车到成都。 7/9&7/10——机动时间,为天气变坏预留时间。 5 和教练一起做的计划: 7/2——教练家休整,准备好装备食物,教练做技术培训。 7/3——7点起床,8点向导家出发,坐车到大本营。再从大本营上升到C1,预计4-5小时, 宿C1。 7/4——从C1上升到C2,预计4-5个小时,宿C2,在可做冰雪训练。 7/5——从C2轻装冲顶,回到C2收拾营地撤到C1,预计6-8小时。 7/6——C1撤到教练家,预计4-5小时。 6 总结 这次训练的目,第一是在让队员有一次完整的攀登体验;第二是希望尽量少依靠教练和协 作的帮助进行攀登。但是心态上的准备不够充分,太过激进造成适应不够引起严重的高原 反应,装备上的失误让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最终只有两人登顶。 6.1 行程安排 最开始的计划是先到大本营住一晚,本营到C1、C1到C2各花一天时间,这样逐渐适应海拔 ,体会在高海拔的建营、饮食、睡眠等,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一些培训,C2处就是练 习滑坠制动、结组的好地方。我作为队长,没有坚持之前的计划,没让队员在本营适应, 着实不应该。又特别是队员的高海拔经验都很少,结果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还是要记 住这样计划的目的,就不会轻易对计划大改动,当然根据大家的状态、天气情况对计划做 合理的更改还是很必要的。 6.2 攀登中 在高海拔需要更好地控制速度和节奏,因为在高海拔恢复得比较慢,很容易影响到整个攀 登过程。如呼吸的调节,一般太累的时候就会出现浅而急促的呼吸,我这次始终刻意去做 深呼吸,效果很好。 还有身体状态的调节,高原反应时不要倒头就睡,否则反应只会加重不会减轻,应该多喝 些开水,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才可以更好的适应。 结组的行进节奏控制很重要,走走停停的效率很低,不过其原因都是体能不足。在离顶峰 100米的刃脊上结组时,王根俊状态很差,用协作的话说就是走路都在睡觉,但只有最后1 00米而且天气很好,也才8点半,稍作休息后一鼓作气登顶。 6.3 集训 登山集训在体能、力量方面做得还是很充足的。技术方面由于冬训时没有练习过修路,这 次也没打算去修路,所以培训很少。之后还是希望去学习修路,去先锋。不足的是集训战 线拉得太长,4月中旬到6月中旬,到了做毕业设计和期末考试时的参与度就不高了。另外 集训的纪律较差,常有迟到和缺席。我先检讨一下,在登山队成立的时候强调不够,自己 也迟到了好几次,两次记错训练时间。 6.4 装备 装备一大失误,除了我和晓远,其余队员都没带羽绒服,还是我强调不够,还有没有检查 队员的装备。这也是导致高鹏远和刚哥当天直接下撤的原因之一。 第二,只有我带了保温杯,虽然7月不是很冷,但考虑到天气因素,随时能喝口热水还是很 好的。 高山帐、路绳、高山靴、头盔、气罐都是向导准备,而且高山帐已经被高松之前的队伍放 在营地,路绳也打好。高山气罐20元/个的价格还是很公道的。这个季节可以不要高山靴, 鞋底足够硬的高帮徒步鞋加一双厚袜子即可,仅供参考。 因为在山上就呆了两天,对装备和食物的依赖没那么强,还需要以后去体会。 7 结语 前几天又在精华区翻了翻07年五一前辈们登半脊的总结,同样是第一天上到C1,同样的各 种高反,何其相似。但他们是阿式攀登,自己修路,没有可比性。 回头想想,作为第一次登雪山,应该把得到一次好的攀登体验放到第一位,之后再去想其 他的。作为队长,我感觉很对不起队员们,毕竟准备了好几个月,最后没有得到很好的攀 登体验。不过作为一个开始,我还是希望以后还能一起去登山。最后感谢队员们、理解支 持我的父母、还有一直关心我们的野人们。 -- Physics is to math what sex is to masturbation.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55.140] ※ 修改:·hemind 于 2014年07月25日23:33:27 修改本文·[FROM: 202.120.55.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