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ictatura (dictatura), 信区: outdoor 标 题: 2018清明节七尖领队总结----lyc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8年05月03日21:55:02 星期四) 2018七尖领队总结 对不起怠惰了,这么久才发出来,我有罪,我悔过。 而且废话不少,要点总结在最后,可以跳过去看看。 七尖,总是算给人印象深刻的一条线路,不仅仅是因为时间长。 【准备】 从准备开始,就不算太轻松。 协会的七尖线其实并不少,我最初也是抱着“前人多记录,后人好偷懒”的侥幸,但是拿 到航迹(似乎是wy男神的航迹)的时候就有点懵了,路点和标注是真的多,和网上找到的 近期的航迹一对比,也有不小差别。 我又去翻协会七尖的资料,把航迹放到一个工作区里看,一共三种入山的方式,在桐坑岗 及其下的千亩田营地的走法也有较大差异。于是我开始翻BBS上以前的领队的总结和队记的 记录,年代较近的会员线(干事线的节点有点可怕)的记录大概是srt和lyy两位前辈的记 录,其中lyy前辈遇到暴雨下撤,srt前辈那时桐坑岗封山,没有走上去。 还是一头雾水,在压队ml前辈的提醒下,找到向导的联系方式,向他打听情况。向导居然 用微信,于是就在微信上问他桐坑岗能不能走、第一天营地究竟在什么地方、入山口在哪 里、有没有关卡、哪里有备用营地等等问题。 不涉及地名的问题还算清楚,但是一旦涉及地名,就鸡同鸭讲了,一来航迹和谷歌地图上 都没有标注,网上也几乎搜不到向导说的那些地名,二来南方人似乎对东西南北很不敏感 ,我拿着地图只能问方位,向导的回答却用地名。其中入山口的三亩坪我是通过驴友的航 迹中的路点勉强找到了,但是第二天的“从泥岭上到公路”中的泥岭,我是真的没有找到 ,只能把很多航迹拼在一起,通过问向导“走不走重复的路”之类的问题,对照公路分布 的图,在航迹上找到向导所说的路线。 另外,我忙着问线路情况,真的忘记问向导费用的问题了,还好他没坑我。 网上确实有不少不同路线,将它们合在一起,在细看每一条线路的描述,在谷歌地球上看 高程图,很容易找到下撤路线和绕开山峰、难点的捷径,做出最终的地图和航迹还是有一 定工作量的。 时间节点又是令人头疼的问题,srt前辈那次为了赶上入山口公路的关卡,出发时间太早了 ,队记记录有点简略,lyy前辈那次中途下撤,只有一部分时间节点可供参考,而且领队总 结中节点也不是很详细(没找到队记的记录),而且两人都没有上桐坑岗,这次我们决定 上去,时间也没有参考。又从天气预报中了解到出线几天下雨可能性很大,第一天暴雨是 没得跑了,队伍脚程也会变慢。最后结合之前两次线路的时间节点、向导的描述和wy男神 的回忆,大概是定下来预计的时间节点和绕过某些山峰的关门时间。 体测还算顺利,徐汇校区的几位也拜托队医帮忙测了,在此特别感谢队医小姐姐!体侧里 状态不太好的一位我们踢掉了。 准备会上我又漏了要点,即便是吸取上次金紫尖线路的教训而在手机上打好了提示稿,还 是漏了要点,其中“家长同意短信”一事没有提起,以至于会后闹出了一些岔子。准备会 之后在微信群里某位研究生老哥因为“家长同意短信”(对于“大人是否可以事事做决定 ,没必要让父母知道”的问题我不发表我的意见,我只是按协会的规矩办事)扬言要退出 ,当时我没压住火气,直接在大群里叫副领队退钱踢人,这确实有些不妥,还是私下说来 的妥当。更重要的是这种重要的事情应该说在前头,以免在之后闹得不愉快,建议下次线 路活动直接把“家长同意短信”等等写到召集帖里或者是筛选过后的通知短信里。 会后有三四个人退出,最后剩下28人。 【第零天】 计师傅还是老道,认得路。中途还是因为节假日堵了一小段路,但是最后即使下高速走地 面道路,车程也差不多六个多小时。到向导家一点接近两点。 【第一天】 大家睡了两个小时,第二天四点半起床,五点半坐车,半个小时到入山口,向导带咱做准 备活动(这个向导挺有意思,但是也不好应付,之后单独来说),从公路旁边的山坡切进 去。 七尖的上坡真的与别的山很不相似,走的是防火带,光秃秃的路,只有少许草本植物,又 是几乎垂直等高线上升,路十分陡,又极少能停下来休息的整块平路,走到半途,有一颗 树立在一块平地上,勉强可以休息。一路上对讲机总是串台,无论切到哪个台都会受其他 队伍干扰,以后建议把对讲机功率调小来节省电量。就这样走防火带一直到仙人顶 仙人顶想象差别挺大。靠近时,还在坡下,看见有石阶和扶手;走上了石阶来到一个平台 ,地方不大,勉强能站下全队的人,平台上有屋子,有老乡在这里卖水。就在此地,jfy副 领队的新包的腰带光荣牺牲。有位老哥因为带了太多水而受累(3L),有一些体能不济的 同伴,我们也安排同组的人分了一下包,之前的上坡确实很累人,之后的领队多注意一下 节奏。 第一天的路程很长,所以我领得有些赶,但是即使这样,也几乎是压在预定时间节点还迟 一点的时间到达。过了大仙顶,路变得稍微平坦,但是依然是上上下下,坡的长度也很长 ,有的时候走上半个小时都没有平地可以落脚。离龙王山脚还有一段距离的树林中,我们 在稍微平一点的路上休息,这时候意料之外(天气预报说是下午开始下雨)情理之中的阵 雨袭击了我们,而且还有雷,虽然我在出发前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并且在网上搜索了户外 防雷的措施,但是网上一般只有“不要干什么”和一些不得要领的奇怪方法,当我遇到这 种情况时,我除了继续往前面领,想不出其他该做什么事,索性雷声较远,打雷也只持续 一会儿。但是雨是真的大,戴眼镜的同伴应该很痛苦,我的手机也在这个时候进水了。 暴雨没能持续多久,等我们到达龙王山脚下的时候,雨(暂时)停了,在这里我们选择下 包去冲顶龙王山。说是冲顶,其实路很平缓(相对防火带来说,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下了 包),路也很宽,路面与防火带相似,有岩石。大家脚程很快,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顶。 虽说是顶,但其实只有石标和岩石很显眼,雾很大,景色是看不见的。当时气温已经降低 了,顶上少植被,风也很大,身上被淋湿了,体感温度也很低,所以没让大家待多久就下 山了。 下龙王山后上包走的路就是平路和下坡了。下坡的陡度在最后明显增加,通过一个有岩石 的坡(倒像是以前的山路了),之后是防火带的那种下坡(枯燥而且慢,植被少,暴露感 强,有的队员会下得慢)。在一段更陡的下坡前有一段平路,我们在这里吃午饭,雨又开 始下起来。之后是防火带的下坡,然后是防火带的上坡。上坡不是特别陡,但是很累人, 雨把包和衣服都淋湿之后明显感觉负重增加了,加上温度低和风,走起来很不舒服;另外 就是坡真的很长,几乎没有平路走,所以感觉整个队伍速度较慢。逐渐遇到大岩石的爬升 ,不是特别难,也没让副领队留守。上到节理峰,是一块有斜度的大石块(或者叫山头? ),整个队伍的人是能够在这里休息的。 上药王峰的路没有太大印象,也是和上节理峰一样,一段防火带路一段岩石,而且淋着雨 ,我的注意也有点涣散,注意的只有队伍情况和时间,没记路,对药王峰顶也没有记忆了 。只记得药王峰下来是两块大的陡岩壁,有难点的地方位置也较小,只好让前一个人稍微 提醒和帮扶一下后一个人(一个组里有体能好和有经验的人就很重要了)。队伍里有很怕 下坡的队员(有位女生的鞋很滑,不敢下),队伍下降速度很慢。 到亩峰前的平路,离放弃冲顶千亩峰的关门时间已经很近,而且之前了解了千亩峰下坡很 陡,又正在下雨,所以和压队商量后我们决定放弃冲顶千亩峰,从北侧的岔路绕了下去。 这时候捷径的土路已经变成泥路了,十分滑。到了千亩峰下,看见了千亩田营地(已经封 掉了),离千亩峰下山口很近。再往下,又是一段泥路,真的很长的下坡。这个时候雨继 续下这,整个队伍士气已经到了冰点,接近黄昏,温度更低,我已经觉得寒冷了。这时候 我的手机因为进水已经无法使用,无法查看航迹,也就不知道多久能到营地,只能跟着向 导走。我的心也是大,只要向导没离开我的视野,我就没去招呼他。走出泥路,上到石阶 路上,大概是进了村子,眼前有个岔路,左边是一户人家。我一个恍惚,就不见向导身影 ,只好停下队伍,我边喊边找,原来他跑到人家里等我们。继续沿着石阶向下,没什么岔 路,走了一段时间,经过一个大瓦房,结果还不是营地,继续下一段,看见连续有两座瓦 房,一上一下,在路的左右,这里才是营地。 雨还没有停下来的势头,于是我们决定在室内扎营。房主分配给我们上面的一栋瓦房,里 面有电灯和插座8人搭完帐篷,还能余出挺大一空地,我们要了盆炭火给大家烤烤衣服和睡 袋,不过湿得太透,大部分人的衣服没能烤干,有俩人的睡袋也没干。屋子有一个侧门, 在室内面对正门的右边,出门有小路通进竹林,到达溪水,即水源,挺近的。天黑后有间 断的雷,雨不停风也大,温度低,所以我提醒了各组少出门。 第一天下山的时候就觉得右膝盖不太对劲了,上山前绑在右膝的护膝淋得湿透也没脱下来 ,老毛病可能因为湿寒又发作了。当晚躺进睡袋,半夜挪动右脚的时候就有明显疼痛感了 。 【第二天】 第二天启程,从瓦房的东侧绕上去,一路是非常好走的机耕路,但是为了节省路程,向导 带我们从机耕路之间的泥路切上去(机耕路为了减小坡度,是来回绕着上升的,泥路是直 接上升),因为第一天下雨,泥路也有几处挺滑,好在三个坡上就望见了公路的超速摄像 头。在公路旁的空地大家下了包,我们安排了看包的人。向导建议我把我湿的那条裤子挂 到哪里晒晒(我当时穿的是一条速干裤子,外裤湿了没穿),我看往桐坑岗去的山路口有 石阶和铁栏杆,我就把裤子挂在上面吹吹。 大家轻装冲顶桐坑岗。从入口的石阶上去,又是防火带。好在天气大好,阳光也很温润, 大家的兴致挺高(我也挺惬意的),望着沉在云里的桐坑岗山头,有一种脚底轻飘飘的错 觉。先是要上到桐坑岗前的一座无名卫峰,之后再上升一段到桐坑岗。一到桐坑岗,我还 没有反应过来,就有队员惊喜地喊出来了:“看呐,雾凇!”望向喧哗声来的那处,一群 人簇拥的一棵松树,树干粗犷有力,应该有些年头,枝梢绽开来,在阳光下灿烂。“雾凇 。”自我第一次出线在冬天的三尖上见过,它就只在回忆里和我打过照面了。虽然不似三 尖那种“满山皆白”的壮阔,但还是让我喜出望外。 考虑到时间,我还是把一帮叽叽喳喳的队员赶去照了合照,准备下山。这时山峰把云雾吹 到山头上来,一众向山的南面的路穿进雾中。下山的路并不是很好走,一开始是有些许碎 石和大量枯松针的坡,有的地方结了冰。雾中能见度很低,队伍中有脱节,但是队伍在非 常不好停下来的地方,我只能稍微减缓一点下降的速度,但是没法停下来等。再向下,到 了石阶路上,我让前面的人停在石阶上等待,这时候几个膝盖疼和不敢下的队员全被压队 带着,而且与前面已经脱节挺长一段了。从石阶下来,到了护林站前的一大块水泥空地。 等押队他们下来,得知有两个队员的膝盖疼痛,这时候我也大概只能直着右腿行走了(第 二天一开始还能装一下,这时候已经没法让走我后面的队员看不出来了)。之后走一段公 路,路过一个关卡,回到下包的地方,裤子居然干了。上下桐坑岗的时间比我预计的时间 要长,晚了一个多小时,心里还是少许着急。 上包之后继续沿公路走一小段,来到另一处入山口,走一段竹林里的路,竹林挺有意境, 疏密有致,晴天下葱翠清新。穿出来是一个挺像农田的地方,再走一段,从山路下来,到 了一条宽敞的土砂路,原来是即将修成公路的路基。变化似乎挺大,向导也稍微看了看路 才领着我们从公路基路上下来,进入茅草山的村子,进山的地方有一块大石头,上书“茅 草山”朱红大字。进山是一段机耕路,左右是夹道的竹林。路没什么曲折,到了一户农家 前,向导建议我们在这里吃午饭,我看时间也差不多正午,于是队伍在这里吃午饭。大概 是我算时间节点时候估计错误,押队说我们赶回来很多时间,只比预计时间迟半个小时左 右了。 从农家出发,走机耕路绕到普通山路上,四五十分钟之后又上到一片开阔的地方,应该是 仰天坪底的一条机耕路上。向山上看去,左手边是一直排列上山的一道绿色护栏。结果还 真的是沿着护栏边上,再次垂直等高线上升。上到一处护栏有缺口的小平台上,队伍休息 了一下,向导说之后就是进密林,让大家穿好长袖带好面巾。穿进密林,果然十分恼火, 中间的路很窄,两旁的竹子枝叶很密,需要用手稍微护住脸才能避免刮伤。密林路又极长 ,中间只有几处间断,间断处一般是大岩石或者是路的拐角(拐角外是山坡了),勉强可 以休息。路曲折向上,陡上升有好几段,但还算有平路可以调节一下。 穿出密林,就是所谓的仰天坪顶了,就是林外的一小片空地,四周除了坡下的方向,三面 都是密林,没什么别致的景色,大家似乎大失所望。这时候领队组的第一台对讲机没电了 。 之后的下坡可以算是很折磨人了。坡极陡,一开始靠近山顶的坡还有岩石和明显的落脚点 ,大概可以看出正常下坡的章法。但是再向下一段就几乎是松土或者是之前人滑下去的那 种带划痕的地方,连停住脚的地方都不太有。向导的建议是屁降,并且他用这种方法很快 就下到坡下了。大概是前日下雨,把这坡上的泥冲塌了,所以下坡才这么艰难。危险程度 不大,但是又很难以一种正常的、屁股不着地的方式下来。 总之是很不容易下山来了。营地离坡下很近,从坡下的平地走一会儿,穿进林中山路,下 到机耕路,再走一小段就到了一块平地。地势较高,水源也很近,但是又一段距离,没有 蚂蟥。地方宽敞平坦,但是地上碎石比较多,帐篷的地钉一般打不进去,只能打一段进去 ,然后用石头压住或者抵住。平地上堆了一些碎石,还有一棵移栽到上面的树。营地一侧 是山坡,坡上有松林,另一侧是坡下,视野很开阔,风自然也不小。 有三位队员实在坚持不住了。我们向向导询问下撤的方法,说是走一二十分钟的平路就可 以到公路,安排司机开小车来接下山去。考虑到走的路不长,于是拜托老人zjq前辈护送下 撤的人一起下山。晚上押队搭起篝火,恰好副领队jfy擅长生火,旁边松林里的松枝和松叶 又是极好的燃料,篝火的效果十分不错,不过我跑去方便了,正好错过篝火时间。 【第三天】 第三天出发原路切回山脊平路,爬一段上坡,我已经有些麻木了,右腿没有缓解,大概就 这样,右腿撑一下,换到左腿蹬上去,然后重复。中间几次平路上右脚提到石头,震到膝 盖,真的很爽。队伍速度中规中矩。一段小下坡,扎进树林中去。在前一段下坡和后一段 上坡之间的平路可以稍作休息,之后是最后一段上坡,长、陡。靠近山顶,走出树林,是 一片黄草和一些秃灌木,一直到大仙顶。大仙顶上视野很开阔,回看可以几乎看见来时的 几座峰,天色大好,似乎给山下的林子打上一抹金光。就是风有点大。 下山时中规中矩的下山了,几乎在林子里走,一段下坡一段平路地交替,没有什么特别。 队伍里的人玩起了海龟汤的游戏。出了林子来到两户人家之前,稍作休息。 从两屋之间的山路下来,走到半山,路的一侧是山谷,下到最后可以看见山谷中的河流和 山下的蓄水池,来到独山头前,就到了公路了,磨人的七尖到此结束。 【返程】 这里得单独来说说,计师傅为了绕开拥堵的高速路,走地面,在去雷甸出口的路上遇到了 封路和限高限宽,总之搞得挺狼狈。好在不算晚地回到学校,但也没时间搓一顿了。 【后话】 首先,具体的时间节点一并附在最后。 第二点,领队的准备一定不要怕麻烦人。完全可以拿着地图直接去找上一次的领队把线路 问问清楚,至少往哪个方向走、走哪一条路、关键地点在哪里之类的问题会很容易得到解 答;和向导的沟通确实不妙,当他说出查不到的地名时,应当用你知道的地方的名称来确 定其大致位置,比如说“在XX峰和XX峰之间”、“在XX地方之后”;向导如果用微信,可 以分很多次问,但是他回复你可能会有很大延迟,用电话的话最好把要问的点列一下再通 话;价钱要先问清楚,虽然这次的向导耿直,但是还是小心为上。 第三点,关于司机。这次车上和计师傅聊天,提到复旦登协(无意冒犯)为了找便宜的司 机,最后被别人放了鸽子。我倒没有做过调研,也不知道计师傅的收费和其他司机团队的 价格有多少差异,但是计师傅和我们协会长期合作,应该还是没太多幺蛾子,至少说车有 就不会鸽;临出发前还是尽早提醒师傅,问他他的导航有没有大客车导航的选项(有的导 航软件有,但是需要提前注册申请),以免出现被限高限宽之类的限制阻挡。 第四点,关于向导。这次的向导很有趣,但是合作起来并不轻松。这次的向导应该也曾经 是作为户外运动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村民向导活动过,所以有一定的经验和心得,对于整 条线路的节奏有相当不错的把握,提出的建议也十分中肯;但是他也有一种不同于普通向 导的自信,以至于在线路过程中会越俎代庖,甚至是替领队发号施令或者是有重要通知( 下撤)直接说出来。向导是十分关键的(这次能上桐坑岗其实是托他的关系,不然会被护 林警卫扣下来),我不建议直接和向导谈崩,但是领队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向导可以对 线路的走法和走停的节奏提出建议,但是下达控制队伍活动的指令必须从领队嘴里说出来 ,而且队伍成员之听从领队的指令;下撤的询问只能在领队组成员通过和向导商量,了解 下撤路线,规划好下撤队伍配置,安排好下撤过程后才能向队员提出。领队应当和向导保 持友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要在过程中明示、暗示“领队是下达指令的唯一人员”的原则。 第五点,关于领队自身。其实我这一次领队做的并不很好,在行进过程中和队员的互动很 少;在多次队伍脱节的情况中处理得都不是很妥当,关于在“”陡坡之上等不方便停留的 地方遇到队伍脱节的情况是否应该停下来等待”的问题也不是很明白,希望有老人能不吝 指教;还有就是有过分依赖押队的倾向,ml前辈和之前一些前辈真的十分可靠,以至于我 会有遇到问题就询问押队处理方法,而不是想出办法再询问可行性的一种趋势,而且有时 不够冷静,遇到情况复杂或者是等待决断的事情多的情况会慌神,往往需要押队来镇场。 以上都不是能独当一面的领队的气量。 第六点,七尖线路。线路给人一种“就是拿来虐人”的感觉,防火带的路不难就是累,上 下坡也是直来直去,一路上趣味也少,所以并不是一条“给人良好体验的线”,非常不推 荐膝盖有伤的人参加;第一天下雨还勉强能走,因为最难的下坡(千亩峰下坡)可以绕过 去,第二天的绝望下坡和第三天的长下坡,这不知道如果下雨该怎么走。七尖下撤的路挺 多的,领队准备时要多考虑;下雨天气真不推荐去带着一帮会员走,要是一帮干事去找练 ,那还可以。讲真,我们不如考虑考虑开轻装七尖线? 【时间节点】 Day0 19:47 庙门出发 1.24到达向导家 4.30起床 Day1 5.30发车 5.59到达 6.25 出发 6.36 休息10分钟脱衣服 第一个小平坡 6.55休息 10分钟 第二个小平坡 有脱节 7.17 不下包休息5分钟 小平坡 两点之间有一棵开着粉色花的树 前方树上系了很多彩带 7.43 仙人顶休息点 有补给 7.55 出发 会经过一块写有核心区的石碑 8.37下包休息10分钟 8.54 较陡下坡 队伍有脱节 9.17下雨 停下休整 10.05 不下包休息 7分钟 走过密林 10.24 下包休息,轻装冲顶 10.41 登顶(龙王山) 11.04 出发 11.31 吃午饭 12.00 出发 12.32休息5分钟 12.41登顶(节理峰) 休息10分钟 1.02 出发 1.26 不下包休息5分钟 有一个巨大的尖石头 2.56 休息 过完一大片大石头 来到一块平坦的草地 5点左右到达营地? 手机没电了 Day2 5.00起床 7.20出发 8.35轻装冲顶 9.24 桐坑岗前一个小顶 9.36 登顶 9.42 开始下降 10.28 安吉龙自然保护区 走公路回原地 11.02 回到原地 11.58 六一农家 吃午饭 12.33 出发 1.14到达一个大平台,能看见平梯田 1.41 开始密林前休息 2.21 到达仰天坪休息 2.33 出发 3.23 一段非常陡的下坡 3.53 结束下坡 4.11 到营地 Day3 6.05出发 6.54下包休息10分钟,过完一段比较陡的连续上坡 8.05休息10分钟 一段下坡后的平台 8.43平台休息 9.48登顶 (大仙顶)休息10分钟 10.41休息5分钟 密林 11.29 农家休息10 分钟 1.15分下山?? //太兴奋忘记记录了 --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10.163.2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