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站 文章阅读 精华区离线浏览

发信人: Napoleon (拿破仑·饮马太湖), 信区: outdoor
标  题: 茶马古道今昔谈.....(3)(转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05月20日14:09:2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ography 讨论区 】
【 原文由 lulubear 所发表 】

茶马古道今昔谈(3)

    众所周知,过去中国大西南地区经济贫困是与这一地区交通的不发达紧紧捆绑在一起
的。这一区域危山险水、气候难料等自然条件使水路、空路在很长时间里成为空想,而山
道的险峻曲折,也只适合马帮的徒步运输。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总得进行相应的贸
易交流,于是,为了丰厚的经济实利,马帮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翻越千山万水,年复一
年不辞辛劳地往来供需各地。这正象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所录藏族古谚唱道的:“
来往汉藏两地的牦牛,背上什么东西也不愿驮,但遇贸易有利,连性命也不顾了。”就是
这千千万万马帮来来往往"筑成"的山道,终于"流淌"成各地相互沟通的"生命"大动脉,成
为中国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又一条通道。在民间,这样的相互交流要比官方记载或人们所想
象的丰富得多。随着祖国大西南的加速开放,这条古道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忙,又重新成为
了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生命支线。滇藏、川藏公路的开通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http://bbs.sjtu.edu.cn:8000/outdoor/1084883604164270.jpg

    其实,茶马古道串联着的几大经济区域不仅对那些经商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一地
带的神奇地貌同样会令地质学家、生态学家们着迷;茶马古道沿途地区的动植物及各类物
产更是特别的丰富和奇异,格外令人神往,是博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宝地。对于旅游观光
者来说,这一大片地域更是别具魅力,令人心醉。最令人兴奋激动的是那澄净的蓝天、肃
穆的冰峰、湍急的江河、宁静的湖泊、峻峭的山谷和那五彩斑斓的原野,因为它们最能让
人体味到生命的崇高和人的各种潜能及其价值。这是一片令人惊讶和振奋的土地,是一片
能够无边宽容和无限赐予的土地……

    茶马古道沿途地区至今仍生息着二十几个民族,其语言、文化不仅非常独特,又有许
多共通的成分,何以如此?这片广袤的地域,在历史上曾受到过众多民族集团文化的冲击
,最突出的如中原文化以及西氐羌文化、东南沿海的百越文化、中南地区的百濮文化、印
度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撞击,这些区域又出产稻米、茶叶、丝、蔗等,因而又形成了相应不
同的文化,可以说,这些文化都曾改变过世界。其中仅西藏雪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那种
“唯我独有”的饮食结构、社会分层、婚姻家庭、民俗风情等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心向
往之。

秋那桶村

http://bbs.sjtu.edu.cn:8000/outdoor/1084883804246060.jpg 


    今天,在藏族的碉楼院房中,五音阶的丝竹旋律隐然有傣家凤尾竹的婆娑之声,歌里
的衬词反复咏叹着苍山洱海的明月。雪山脚下,还有着纳西族先人留下的村寨城堡遗址和
水利旧迹,遍及各地的寺庙的壁画上飞动着汉文化和印度文化的色彩和线条。河谷地带,
半山坡上,可以见到令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神往的岩画和石棺墓。村落深处、小路尽头,
还存有许多被现代文明遗忘了的奇风异俗。许多岩洞、道旁被火烟熏得黝黑的巨石在倾述
着多少代马帮风餐露宿、如歌如泣的传奇故事……

    总之,茶马古道以其独特性在亚洲文明的传播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它贯穿了亚洲板
块最险峻奇峭的横断山脉,沟通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岷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几
大水系,维系着两个内聚力极强的文化集团,它分布在民族种类最多、最复杂的滇、藏、
川及东南亚和印度文化圈边缘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动丰富的开发价值。

    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条古道网,因为它实在太不可思议太艰险了,艰险得让人们极少去
接近它、认识它。它应该得到应有的了解和重视。

    根据一则模糊的传说,大唐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汉藏和亲,百匠随行,
带来了蚕、桑、茶种进藏,雅鲁藏布江畔,喜玛拉雅山下开始有了茶叶的飘香。

    事实上,清朝中叶起,西藏已经开始出现了茶叶种植,据说察隅、珞隅等地区都有初
具规模的茶场。

    如今,茶马古道所传播的福泽,已经开出了肥硕的花朵。西藏高原现在已拥有大型现
代化的茶场--那就是西藏太阳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位于林芝地区易贡湖畔的易贡
茶场,在这出产的"珠峰圣茶"等茶品已享誉国内外,畅销四面八方。

    珠峰圣茶与同类名茶相比较,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处--她生长于喜马拉雅山东部易贡
湖畔,清澈见底的湖水与晶莹雪白的全球第一峰珠穆朗玛形影相映。在人类生态环境日益
遭到破坏的今天,珠峰圣茶的这一片生长地被公认为地球上污染最少的"最后一块净土"。
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土壤适宜,雪水如从天降,浇灌孕育了这一茶品。

生殖崇拜的石刻

http://bbs.sjtu.edu.cn:8000/outdoor/1084883846263780.jpg

    珠峰圣茶名不见经传,最权威的《中国茶经》未见记载,这使得茶界专家、学者对《
中国茶经》之权威性产生怀疑,其实,不能错怪了《中国茶经》作者,珠峰圣茶虽品味极
高,却产量极少,尤其是"极品"珠峰圣茶,每年采撷期不过数日、总产量不过数担而已,
而且,珠峰圣茶孕育于神秘雪域,人迹罕至,自古以来,鲜为人知。不见茶经,亦属常理


    珠峰圣茶岂止不见《中国茶经》,甚至不见于产地之《波密县志》,皑皑珠峰下这一
片碧绿,起于何时?源于何处?属于何种?竟成茶国茶乡千古之迷,唯有西藏世代口头说
唱世界第一长篇史诗的老艺人充满自信地告诉人们:自大唐贞观15年(公元641年)松赞干
布与文成公主汉藏和亲带了蚕种与巧匠进藏以来,珠峰下便平添这一片碧绿。

    珠峰圣茶虽名不见经传,源不知何出,却倍受当代茶界专家、爱茶之人青睐,究其原
因,不外两条:其一,好喝;其二,品质高洁,三沏不淡茶味,其味之好,饮者自知。


    易贡茶场生产的"珠峰"牌系列茶包括"珠峰圣茶"极品、特级、精选一级、精选二级、
珠峰藏红花圣茶、珠峰人参果圣茶、珠峰红景天圣茶、珠峰虫草圣茶等,具有安神养颜、
活血通经、强心补肾、养肺清热、抗缺氧等多种功效。

     易贡茶场创办以来,在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茶场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取
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被称为"茶马古道"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新的"茶叶奇迹
"。

     "茶马古道"将记载"珠峰圣茶"新的传奇,"珠峰圣茶"将永远铭记"茶马古道"的艰辛
历程。 

--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1.80.45.160]
※ 修改:·lulubear 於 05月20日09:36:54 修改本文·[FROM: 211.80.45.160]
※ 修改:·lulubear 於 05月20日09:52:46 修改本文·[FROM: 211.80.45.160]
--
※ 转载:·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193.187.102]


返回

Copyright © 2001 SJTUBB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上海交大BBS饮水思源站